欢迎访问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热点搜索:文章 咨询
        当前位置:首页 >> 就医服务 >> 健康宣教
就医服务
健康宣教
血糖监测 这样测才准
发布日期:2023-09-13 浏览次数:6498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内容,可以反映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的程度,用于评价治疗效果,调整降糖方案。那么,血糖监测是如何进行的呢?

血糖监测主要包括毛细血管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化白蛋白和持续葡萄糖监测。在血糖监测过程中,还可能遇到血糖波动、监测时间不当等问题。

血糖监测的四种方式

第一,监测毛细血管血糖。

毛细血管血糖监测包含自我血糖监测和在医疗机构内进行的即时监测两种,能反映被检测者的实时血糖水平。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21年版)》建议,所有糖尿病患者均需进行自我血糖监测,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实际治疗需求制订个体化的监测方案。采用生活方式干预控制糖尿病的患者:通过血糖监测了解饮食和运动对血糖的影响,作出相应调整。使用口服降糖药的患者:每周监测2~4次空腹或餐后2小时血糖。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积极监测不同时间段的血糖,注射基础胰岛素的患者应更关注空腹血糖,注射预混胰岛素的患者应更关注空腹和晚餐前血糖。当怀疑有低血糖时,患者应随时加测血糖。

使用血糖仪的注意事项:保持血糖仪清洁,电池工作状态正常,避开强磁场环境;新买的血糖仪,启用新的试纸条及血糖仪更换电池后,需要用随血糖仪带的模拟液或质控液进行仪器检测,确定仪器是否可以正常使用;当血糖仪监测结果与临床情况或糖化血红蛋白不符时,或怀疑血糖仪不准时,应及时联系制造商进行校准检测。

第二,监测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可以反映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目前评估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状况的公认标准,也是调整降糖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推荐,在采用标准化检测方法且有严格质量控制的医疗机构,可以将HbA1c≥6.5%作为糖尿病的补充诊断标准。糖尿病患者在HbA1c未达标前应每3个月检测1次,达标后可以每6个月检测1次。

第三,监测糖化白蛋白。

糖化白蛋白(GA)是指人血白蛋白被糖化的百分比,与HbA1c相比,可更加准确地反映短期内的血糖变化,能反映糖尿病患者检测前2~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中国人的GA正常参考值为11%~17%。GA>17%可以筛查出大部分未经诊断的糖尿病患者。

第四,持续葡萄糖监测。

持续葡萄糖监测是用葡萄糖感应器连续监测皮下组织间液的葡萄糖浓度,可提供连续、全面、可靠的全天血糖信息,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血糖波动趋势和特点。持续葡萄糖监测可以发现不易被传统监测方法探测到的隐匿性高血糖和低血糖,具有便捷、舒适、相对无创等优势。其缺点是检查费用高昂,且需要血糖仪进行校正。

监测中这些问题需注意

第一,采血方式选择。

不同的采血方式(毛细血管采血或静脉采血)会导致血糖值出现偏差。患者应选择一种稳定、准确的采血方式,通常情况下采毛细血管血(末梢血)来监测血糖,操作也较为便捷。

第二,血糖波动。

血糖波动是指血糖值发生上下波动,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但如果波动太大或者太频繁,就需要引起重视。引起血糖波动的原因有很多,如饮食、运动、药物等。患者应记录血糖监测数据并根据数据分析导致波动的原因。糖尿病患者应通过规律饮食、运动和正确使用药物来避免血糖波动。此外,一些疾病或特殊情况也可能导致血糖值偏高或偏低。如果血糖值持续偏高或偏低,建议就医咨询,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第三,血糖监测时间。

血糖监测的时间对于监测结果的准确性非常重要。如果在不恰当的时间进行血糖监测,就可能会得到不准确的监测结果。例如,服用一些药物后、饮食前后、晨起空腹时或餐后两小时等时间点,血糖值可能存在很大差异。因此,血糖监测需要在恰当的时间进行,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正确的监测时间。

总之,在血糖监测过程中,要注意正确操作,选择适当的时间点及监测方式,确保血糖监测的准确性。如果出现血糖异常波动,应准确记录数据,及时就医并调整治疗方案。(来源:健康报)


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主办
Copyright © 2018-2026 AFFILIATED HOSPITAL OF YANGZHOU UNIVERSITY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苏ICP备05038455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03020104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