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热点搜索:文章 咨询
        当前位置:首页 >> 就医服务 >> 健康宣教
就医服务
健康宣教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知识问答(消毒剂篇)
发布日期:2020-02-24 浏览次数:17816

消毒剂使用原则

1、需严格遵循消毒产品说明书,按照有关规定科学合理使用消毒剂,避免和减少消毒剂的滥用。

2、消毒产品只能用在说明书标识的对象上,不可超范围使用。

3、每种消毒剂应单独使用,不要混合使用不同种类消毒剂。

4、严格按照说明书浓度配制消毒剂,保证说明书最短消毒时间。

5、人体皮肤消毒主要针对手部等裸露部位进行,没有必要进行全身消毒。使用消毒剂最好选用市售产品,如75%酒精、碘伏和过氧化氢消毒液,不要自己配制消毒液进行皮肤消毒。

6、家庭要安全保存消毒剂,不要使用饮料瓶盛放消毒液体,消毒剂要放在儿童不能获得的阴凉处。

7、在特殊场合配制和使用高浓度消毒剂,或长时间使用消毒剂时,应穿戴合适防护用品,如防毒面罩(注意不是口罩)、防护手套(可用乳胶或橡胶手套,不可使用棉布或棉线手套)。未穿戴合适防护用品,不可在密闭空间内配制和使用消毒剂。

常见消毒剂中毒急救原则

滥用消毒剂,未掌握消毒剂科学配制和使用方法,或家庭储存消毒剂无安全措施,或使用饮料瓶盛放消毒剂,造成他人的误服和误用均可造成消毒剂中毒。大多数消毒剂中毒经过合理处置,都可以很快痊愈,仅有少数(如大量误服消毒液,在狭小空间内混合含氯消毒剂和酸液)会造成脏器明显损害,甚至危及生命。可采取的急救措施包括:

1、呼吸道吸入接触者,立即脱离中毒环境,到空气新鲜处。

2、皮肤黏膜(包括眼睛)接触者,立即使用大量流动清水反复冲洗10分钟以上。

3、口服接触者,可口服牛奶、米粥等保护胃肠道黏膜。

4、如果患者接触剂量较大,或者症状持续不改善,应立即送医院继续救治。

常用消毒用品中毒表现及其处理原则

含氯消毒剂

(一)定义:

含氯消毒剂是指可溶于水,产生具有杀灭微生物活性的次氯酸的一类消毒剂,可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结核杆菌和抵抗力最强的细菌芽胞,属于使用最广泛的一类广谱、高效消毒剂。包括无机氯化合物和有机氯化合物。无机氯性质不稳定,易受光、热和潮湿的影响,丧失其有效成分,如次氯酸钠(有效氯10~12%)、漂白粉(有效氯25%)、漂粉精(次氯酸钙为主,有效氯80~85%)、氯化磷酸三钠(有效氯3~5%);有机氯则相对稳定,但是溶于水之后均不稳定,如二氯异氰尿酸钠(有效氯60~64%)、三氯异氰尿酸(有效氯87~90%)、氯铵T(有效氯24%)等。

(二)健康危害

1、口服、吸入、溅入眼中和皮肤接触均可造成损伤。

2、主要损害为粘膜的刺激和腐蚀。

3、误服后可会导致口咽、食道和胃的烧灼感,出现恶心、呕吐、烧心、反酸、腹痛等症状。口服剂量大者可出现循环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4、吸入后可出现明显呼吸道刺激症状,如咳嗽、气短、呼吸困难等,严重者可发生化学性支气管炎、化学性肺炎,甚至化学性肺水肿。

5、溅入眼睛会对角膜、结膜产生灼伤作用,出现疼痛、畏光、流泪等。

6、皮肤接触后可出现皮肤局部水疱、红肿、皮疹等接触性皮炎表现。

(三)处理原则

1、口服中毒:浓度低、剂量小者,可立即口服100~200ml的牛奶、蛋清或氢氧化铝凝胶;浓度高、剂量大者,可考虑谨慎洗胃,不主张催吐和使用酸碱中和剂。加强脏器功能的对症支持治疗。

2、吸入中毒:立即将患者转移至空气新鲜处,如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呼吸道刺激症状,给予吸氧及对症治疗;出现化学性肺炎或化学性肺水肿表现,应早期、足量给予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必要时使用呼吸机支持。

3、眼或皮肤污染:眼睛溅入含氯消毒剂后,应立即使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持续冲洗15分钟以上。皮肤沾染后,可使用大量清水彻底清洗。

酒精

(一)定义:

又称乙醇,65%~80%的乙醇作用1~5分钟可杀灭一般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真菌孢子、亲脂病毒,但不能杀灭细菌芽胞,属中效消毒剂。

(二)健康损害

1、急性乙醇中毒主要是因为过量饮酒。

2、呼吸道吸入途径中毒相对少见,且中毒表现大多相对较轻。

3、使用大量乙醇擦浴物理降温也可导致中毒。

4、早期呈兴奋状态,有欣快感、话多、语无伦次、颜面潮红、步态不稳、判断力障碍、动作不协调等。严重者可逐渐进入嗜睡状态,甚至昏迷、大小便失禁、面色苍白、血压下降、呼吸表浅或出现陈-施氏呼吸,心率缓慢,可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三)处理原则

1、轻度中毒一般无需特殊治疗。

2、吸入乙醇蒸汽者,应立即脱离现场,可卧床休息,注意保暖。

3、发生急性重度中毒时应立即就医。

(四)其他风险

酒精为甲类致燃物,操作不当易引发燃烧爆炸。

碘伏

碘伏为黄棕色至红棕色遇明液体,含有效碘9%~12%,其中有80%~90%的结合碘可解聚成游离碘,性质稳定、气味小。我国有效登记的碘伏消毒液产品有34种,生活中常见的有碘伏消毒液以及碘伏与其它消毒剂混配而成的含碘消毒产品,液态产品有效碘含量约0.5%左右,粉剂有效碘含量为9%~11%。

(二)健康损害

碘伏对皮肤贴膜无明显腐蚀性和刺激性,其稀溶液毒性低。

(三)处理原则

1、大多症状轻微,一般不需特殊处理。

2、口服接触者,可口服淀粉溶液中和游离碘。

过氧化氢

纯过氧化氢为一种强氧化剂,可以任意比例与水混,可溶于醇、乙醚,不溶于苯、石油醚。常用其水溶液又称双氧水,为无色透明液体,微酸性。

(二)健康损害

1、过氧化氢可能引起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黏膜接触中毒。

2、浓度大于10%的过氧化氢有较强的氧化性和腐蚀性,可引起皮肤、眼、消化道的化学性烧伤。

(三)处理原则

1、溅入眼内可用清水或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

2、引起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时,应立即脱离现场,保持安静、更换污染衣物,保暖,立即给予氧气吸入,并对症处理。

过氧乙酸

(一)定义

又名过乙酸,为无色或淡黄色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乙酸、硫酸,对热不稳定,易燃烧,高浓度(≥45%)过氧乙酸可由剧烈碰撞或高热引起爆炸。过氧乙酸是一种广谱高效消毒剂,对细菌繁殖体、芽胞、病毒和真菌都有高度杀灭功能。

(二)健康损害

过氧乙酸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黏膜侵入体内,对眼睛、呼吸道和皮肤贴膜均有明显刺激性和腐蚀性。

(三)处理原则

1、轻度中毒一般无须特殊治疗,立即脱离现场,可卧床休息,注意保暖。

2、急性重度中毒时应立即就医。

二氧化氯

(一)定义

二氧化氯室温时为黄绿色至橙黄色气体,带有类似氯气和臭氧的强烈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二氧化氯不稳定,受光和热也易分解释放出氯气,其溶液于冷暗处相对稳定。

(二)健康损害

1、二氧化氯中毒主要为氯气导致的中毒。

2、其刺激症状出现的时间较氯气中毒迟,且逐渐加剧,因此当吸入本品后宜适当延长观察时间,以免贻误病情。

3、急性吸入后经短暂潜伏期(约0.5~3小时)即出现症状,首先出现流泪、流涕、眼痛、鼻酸以及头痛、头昏,继之有咳嗽、喷嚏、咳痰、胸闷、气急等眼、呼吸道刺激症状,也可发生明显哮喘。

4、低浓度二氧化氯对皮肤黏膜刺激性不明显,高浓度吸入可发生肺水肿。国外曾有急性中毒死亡的报告。

(三)处理原则

1、立即脱离现场,保持安静及保暖,用清水彻底冲洗污染的眼和皮肤。

2、出现呼吸困难、头痛、呕吐等不适时应立即就医。

3、出现刺激反应者,至少严密观察12小时。(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

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主办
Copyright © 2018-2026 AFFILIATED HOSPITAL OF YANGZHOU UNIVERSITY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苏ICP备05038455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03020104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