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江苏第一例ECMO转人工心脏植入手术近日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顺利完成。11月8日,一颗刚植入一个月的“人工心脏”在一位有既往扩张性心肌病病史的44岁男性患者胸中稳定工作,而在“魔肺”ECMO的帮助下,这位患者闯过了“人工心脏”植入前后的多个危险期。
一个多月前,这位患者因急性心衰命悬一线,紧急转运至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患者在家咳出大量粉红色的泡沫痰且无法自主呼吸,入院后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和心脏停搏等症状,诊断为扩张性心肌病、心源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在使用大量升压药与强心药物之后,患者的生命体征仍然极不稳定。对其进行气管插管与呼吸机辅助通气,却依旧为呼吸衰竭。紧急情况之下,医院选择植入“魔肺”ECMO辅助循环,为患者心肺功能恢复和疾病治疗赢得宝贵时间。
“当时,我们只剩下两个选择——心脏移植和人工心脏,但传统心脏移植需要漫长的等待过程。”扬大附院心脏大血管中心主任、主任医师王强告诉记者,我国每年有800多万心脏衰竭患者,其中5%左右是重症心衰患者,但每年却仅有500-600名患者有机会接受心脏移植手术,最大的原因便是供体器官不足。从患者的出发点考虑,王强建议植入“人工心脏”,帮助其重获“心”生。
据介绍,“人工心脏”并不是用来替换心脏,而是辅助心脏工作,运用置于体内的机器离心力帮助患者心脏输送血液到全身,从而起到“发动机”的作用。在与家属沟通协商过后,王强团队决定选用首款国产人工心脏——“永仁心”人工心脏。“‘永仁心’人工心脏采用最新的液力悬浮技术,实现了仿生理搏动血流的功能,在收缩期增加射血,舒张期减少射血,可维持20-30mmHg脉压差,产生搏动血流。因此植入的患者仍然保留脉搏和心跳,其心脏康复率远远高出无脉动心脏泵患者3倍之多,有效保持血管弹性,降低了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发生率和消化道出血发生率。”
10月8日,在该院心脏大血管中心团队与麻醉医师、手术医师、体外灌注师的密切配合下,“人工心脏”植入手术顺利完成,患者逐渐脱离体外循环,心脏慢慢恢复跳动。
由于患者为一级危重病人,“人工心脏”植入后,围手术期管理其实异常困难。扬州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刘微丽表示,患者在进行左心辅助之后,左心功能得到纠正,但随之而来的是右心衰的出现。过程中,团队需要在进行左心辅助的同时用EMCO来代替右心功能。如何在“人工心脏”和“魔肺”这两个机器之间寻找到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是一个较大的挑战。在该院重症医学科团队的努力攻关下,患者在术后第三天就成功撤除了ECMO并脱离呼吸机支持,渡过了危险期。
“该患者的成功救治,是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中心对终末期疑难危重患者的综合救治水平的体现,同时也是ECMO转人工心脏植入术的创新与突破。”相关专家表示,作为江苏省终末期心脏疾病治疗的里程碑,该台手术为未来医院开展心脏移植手术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数据。
通讯员 傅轩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韦 张晨
编辑:李鑫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