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神经介入团队独立成功开展了首例国产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植入术,用于治疗一名颅内动脉瘤患者。这一新技术的成功应用,为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选择和希望。
49岁的吴先生(化名)因“一过性意识丧失8天”入院,入院后检查发现右侧颈内动脉动脉瘤。通过对动脉瘤进行形态学评估,我院神经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周龙江认为该动脉瘤有手术治疗指征。但是由于该患者载瘤动脉直径较粗,常规支架尺寸难以符合要求。经过详细讨论后,团队专家们一致认为该患者更适合采用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植入术。“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是通过改变载瘤动脉内的血流方向,以减少或减弱动脉瘤内的血流冲击,达到动脉瘤瘤体内血液滞留和血栓形成的目的,也实现了载瘤动脉的重建,降低了动脉瘤复发风险。”周龙江介绍。通过精心策划和紧密配合,治疗过程仅10余分钟,即成功地在患者颅内置入了血流导向密网支架。目前,患者已康复出院,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提高。
该治疗方式革新了传统的治疗理念,由“填塞”转变成了“血管的重塑”,手术流程更优化、手术时间更短、手术安全性更高。我院副院长、卒中中心主任王苇表示,此次自主完成的首例国产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植入术,标志着我院在颅内血管瘤治疗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过去,进口血流导向密网支架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垄断,导致价格居高不下,成为许多患者治疗的‘卡脖子’难题。然而,随着国产支架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创新,这一情况正在逐步改变。国产血流导向密网支架以更加合理的价格、优异的性能和可靠的品质,为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降低了治疗成本,让更多患者能够享受到先进的医疗技术带来的福祉。”王苇介绍,该患者采用血流导向密网支架的费用略低于常规介入治疗费用,而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安全性明显增高。
据了解,血流导向密网支架,相较于传统支架,有更高的金属覆盖率和更高的孔隙率,它在保证正常血流通道的前提下,可以阻隔动脉瘤和在流动脉之间的血供,降低血流对动脉瘤壁的冲击,从而有效降低动脉瘤破裂的风险;同时,支架具有支撑作用,可以隔绝动脉瘤和血流,促进动脉瘤的修复,进而使动脉瘤完全闭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