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肺炎疫情快速蔓延的危难时刻,全国上下无数的英雄站了出来,积极投入到抗“疫”战争中。他们之中有人冒着生命危险奔赴湖北抗疫前线,他们的精神令人钦佩;有人在后方的岗位上无私坚守,其中包括一些在实验室从事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默默奉献的幕后英雄。
为防控严峻的疫情形势,从1月26日接到市里通知,要求综合性三甲医院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开始,扬州大学附属医院便迅速反应,积极完成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改造、设备采购、生物安全实验室网上备案、申请高危病原体转运证等。通过短短十天的积极准备,于2月6日正式开始核酸检测。
这场战“疫”中,医院中心实验室的全体医务人员对视“病毒”、“手握”病毒、“环绕”病毒,加班加点地对新冠病毒进行核酸检测,成为一群距离病毒最近的人。拆除包裹、打开采样管、提取核酸、体系配制、扩增检测……每个操作程序背后,都是危险和希望并存,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检验医师如“拆弹”般谨慎。因为实验结果指导着流行病学调查和密切接触者排查的动向,因此他们必须争分夺秒,他们的心里都牢记着一句话——病毒“炸弹”拆除得快一点,疫情扩散蔓延的范围就小一点。
在实验室P2区从事核酸提取的主任技师丁昌平和检验科检验医师林祥芳,从事的是最危险的环节,稍不留意就会接触到携带有病毒的气溶胶。绝对不能大意!两层防护服、N95口罩、护目镜、面罩、乳胶手套、防水靴套,每一个穿戴环节的不专业都可能给病毒“可乘之隙”。 为了早一分确诊,尽量当天出检测报告,尽快给临床反馈结果,他们从每天上午10:30收到当天集中送来的标本后就进入实验室操作,在密闭的PCR实验室不间断地工作。汗水浸湿了衣衫、护目镜被雾气遮盖看不清方向、脸颊被压出深深的印痕、鼻翼被磨得生疼、双手皱起无数纹路,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5个多小时内,渴了没法喝水、饿了没法吃东西,紧绷神经、高度专注。每天从实验室出来时已是下午3点左右,这时候他们才能吃到同事中午帮助从食堂打来的早已冷透的盒饭。作为中心实验室的 “拆弹人”,丁昌平从正月初三开始就放弃休假、不畏风险、勇于担当,因为高强度的工作节奏,他口腔内长满了溃疡、牙龈肿胀,每天看着同事帮买回来的盒饭无法下咽。同在本医院工作的爱妻肿瘤科医生韩芳看到这种情况,心疼不已,每天早晨帮他准备流质带来,丁昌平就这样喝了一周余的流质,人也明显清瘦了。但他仍然每天加班加点、兢兢业业、无怨无悔,认认真真从事这这份令人“望而生畏”的工作。
每一场特殊战斗,都需要一批英勇的战士。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他们甘愿牺牲“小我”,成全“大我”,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待疫情散去,和你共赴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