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热点搜索:文章 咨询
        当前位置:首页 >> 就医服务 >> 健康宣教
就医服务
健康宣教
5个对策,拯救家长的近视焦虑
发布日期:2023-06-25 浏览次数:14406

眼睛是人类感官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不当的用眼习惯会导致近视等眼部疾病。为孩子的视力健康而焦虑可能是每个家长都会遇到的难题。那么,“近视焦虑”的坎儿,家长们该如何过?

焦虑1   当近视的父母准备怀孕时

近视具有一定的遗传概率,对于很多本身就有近视的夫妻双方来说,在怀孕的时候,难免会担心未来的小孩会近视。说实话,这担心得有点早,但是我们也是可以提前做好预防,尽量把近视预防做到最前面。

对策

准妈妈可以在怀孕期间多吃一些对胎儿眼睛好的食物。一是含DHA的鱼类,如深海鱼类。二是含维生素A、B、E的食物,如绿叶蔬菜和胡萝卜。三是适当补钙,多吃含钙高的食品。

另外,宝宝出生后,2岁以内尽量不接触电子产品。常规儿童保健会有视力筛查,待孩子3岁开始,家长就可以带孩子去做系统的眼科检查,并建立视力发育档案。

焦虑2   孩子需要散瞳验光时

当发现孩子视力不合格或者可能近视时,医生会建议孩子散瞳来确认是不是真性近视,但有些家长担心散瞳会对孩子的眼睛健康有负面影响。

有的低龄儿童首次散瞳时,家长会选择“阿托品慢散”。散瞳后需要3周左右的时间,瞳孔才能逐渐恢复到正常。因此家长通常担心,在散瞳期间,孩子用眼会受到影响。

对策

散瞳是为了更加精准地检测幼儿屈光状态,儿童远视储备消耗殆尽、配镜验光、斜视、弱视等情况下的验光均需要在散瞳下进行。其原理是通过散瞳药物麻痹睫状肌,消除调节引起的假性成分。散瞳后,会引起孩子短期畏光、看近不清等不适,但这种不适会慢慢缓解,并不会引起不可逆的副作用。

此外,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年龄、视力、屈光状态,建议不同的散瞳方式。例如,阿托品慢散、盐酸环喷托酯中效散瞳,以及复方托比卡胺快散。其中,只有阿托品慢散的恢复时间需要3周左右,盐酸环喷托酯中效散瞳只需要1~2天,复方托比卡胺快散大概4~6小时就可恢复。

瞳孔散大的时候,主要是看近可能不太清楚,外出会怕光。我们只需要准备好墨镜,提前安排完成学习任务,就可以接受散瞳了。等瞳孔恢复后,一切生活都可以恢复正常。

焦虑3   用尽方法孩子的眼轴还是不断增长时

自从孩子近视了,家长就开始关注眼轴了,以为越长就越糟糕。

对策

眼轴的生长有生理性因素,年龄小的孩子生理性眼轴增长更明显。因此,在近视防控期间,孩子出现眼轴增长,家长不必过度紧张。家长应知道,眼轴的绝对值在一定范围内意义不大,更重要的是眼轴的增长速度。

即使眼轴增长快,也不意味着近视防控失败,而是需要进一步判断眼轴的增长是否在生理增长的范围内。超过了生理增长的范围,才需要调整或增加近视防控的手段。近视控制手段并不能让眼轴增长完全停止,只是让眼轴长得慢一些,如塑形镜等大约可延缓50%的眼轴增长。

焦虑4   因“近视焦虑”而选择困难时

许多商家为了实现商业利益不断制造近视恐慌,与之相伴的是很多不靠谱的近视治疗及控制手段。面对多种选择,家长难免无所适从。

对策

家长要了解,目前经过循证医学证实的,有效且相对安全的近视防控手段主要有4种:阿托品滴眼液、角膜塑形镜、离焦软镜以及离焦框架镜。不同近视控制手段的适用范围、优点及局限性各不相同,此外也存在个体差异。

保护视力更重要的方式是加强户外活动,养成科学的用眼习惯。如果缺乏户外活动,日常用眼习惯很差,即使采取了各种近视防控手段,也未必有效。此外,还有一些手段目前看确实有效,但在安全性还没有完全确认之前,建议家长慎重选择。最好是到规范的眼科机构,跟医生一起商量沟通制订孩子的近视防控方案。

焦虑5   担心高度近视影响眼健康时

高度近视是指人眼眼轴超过26.5毫米、度数超过600度。我们可以把眼球想象为一个气球,气球吹得越大,越容易破裂。因此,高度近视的孩子,眼轴过度拉长,会增加视网膜病变的风险,如视网膜变性、裂孔、脱离等。因此,当孩子近视度数超过600度后,家长会担心孩子的眼睛发生视网膜脱离等。

对策

很多疾病都不是一朝一夕发生的,视网膜脱离也一样。孩子近视600度以上,家长至少每年带孩子进行一次眼底检查,如果发现有视网膜脱离迹象,可以通过激光治疗提早干预。

在此,我们提醒广大家长,要先调整好心态,尽量帮助孩子避免近视。即使近视,也要发生得晚一点,近视度数低一点。正视和接受孩子近视,可以让家长避免过度焦虑。(来源:健康中国)

 


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主办
Copyright © 2018-2026 AFFILIATED HOSPITAL OF YANGZHOU UNIVERSITY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苏ICP备05038455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03020104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