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热点搜索:文章 咨询
        当前位置:首页 >> 就医服务 >> 健康宣教
就医服务
健康宣教
预防控制狂犬病的核心知识
发布日期:2018-10-10 浏览次数:23985

1、狂犬病是人兽共患传染病,携带狂犬病毒的动物是最重要的传染源

在自然条件下,主要的易感动物是犬科、猫科、鼬科、浣熊科、啮齿类和翼手类动物,例如狗、猫、狐狸、狼、豺、豹、浣熊、獴、鼬、蝙蝠等。

在亚洲、非洲等狂犬病流行严重的国家,犬和猫是最常见的传播动物。

2、狂犬病病毒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

人被感染动物咬伤时病毒便会侵入体内。一旦发病,其进展速度很快,几乎百分之百死亡。

3人间狂犬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犬,91%的病例是犬伤暴露所致

犬只密度高、免疫率低、犬只带毒率高均会导致高发病率。

农村地区犬只密度明显高于城镇,犬只免疫率低,缺乏管理,主要以散养为主,增加感染机会,造成狂犬病高发。

4被狂犬咬伤的人发病与否受诸多因素影响

一般头面部、颈部、手指被咬伤者比躯干、下肢被咬伤者发病率高,且潜伏期短,因头面、颈、手指等处神经分布密集、裸露,而且距中枢神经系统(脑部)较近。

儿童由于身材矮小,躲避危险的能力差,极易被犬伤及头面及颈部等要害部位,因此儿童是狂犬病的严重受害者。伤口大而深、数量多、染毒量多者发病概率大。

衣着单薄者发病多,因衣着可减轻伤情,减少进入伤口的含毒唾液量。

5提倡高危人群暴露前免疫(在没有感染的时候接种)

经暴露前免疫者,由于机体的免疫回忆反应,一旦被犬咬伤后,再次注射2针疫苗,机体迅速产生高水平抗体,这对严重咬伤者或潜伏期较短的病人尤其重要。

据不完全统计,在暴露后免疫接种中免疫失败病例多数是潜伏期较短的病例(潜伏期<15天),暴露前免疫可以改善这一情况。

高危人群包括:与犬猫等动物接触机会较多的人员,如兽医、狂犬病诊疗人员、犬只或野生动物养殖人员、猎人、从事狂犬病毒研究的实验室工作人员、疫苗生产者,以及前往狂犬病高发地区工作或旅游者,及高发地区的儿童等。对高危人群进行暴露前免疫,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免疫成功率。

6及时有效地进行暴露后伤口处理及免疫接种可以显著降低发病率

根据暴露性质和严重程度将狂犬病暴露分为三级,并分别采取不同的处置原则。

I级暴露:接触或喂养动物,完好的皮肤被舔拭,完好的皮肤接触狂犬病动物或狂犬病病例的分泌物或排泄物,确认接触方式可靠,则不需要处理。

II级暴露:裸露的皮肤被轻咬,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或擦伤,应立即处理伤口并接种狂犬病疫苗。II级暴露者免疫功能低下,或II级暴露但咬伤位于头、面、颈部、手部和外生殖器等神经丰富的部位时,建议参照III级暴露处置。

III级暴露:单处或多处贯穿皮肤的咬伤或抓伤,破损皮肤被舔,开放性伤口或粘膜被唾液污染以及暴露于蝙蝠应立即处理伤口并注射狂犬病疫苗和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

由于本病100%致死,因此妊娠期、哺乳期妇女,新生儿、婴儿、儿童、老年人或同时患有的其他疾病,不成为接种疫苗的禁忌症。

狂犬病的预防控制需要全社会多部门协调配合,卫生、农牧、公安部门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密切协作,才能保证预防控制狂犬病的工作顺利运行。

犬类是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加强犬只管理是“正本清源”的根本措施。倡导正确的养犬方式,严禁散/放养,加强犬只登记管理,提高兽用狂犬疫苗免疫接种率,降低犬只带毒率。(来源:江苏疾控)

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主办
Copyright © 2018-2026 AFFILIATED HOSPITAL OF YANGZHOU UNIVERSITY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苏ICP备05038455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03020104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