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冬季,许多人开始使用各种取暖神器……暖宝宝+电暖扇+电热毯+热水袋+暖手宝。然而......危险就这么悄悄靠近了!如果使用方法不正确,很容易发生低温烫伤!
什么是低温烫伤?
低温烫伤也称“低温烧伤”或“低热烧伤”,是长时间接触高于体温的低热物体(一般指44摄氏度~50摄氏度)所引起的皮肤烫伤。随着温度升高,其损伤程度相应加重。会造成从真皮浅层向真皮深层及皮下各层组织的渐进性损害。
49℃的热源持续3分钟便可致表皮损害,超过9分钟表皮就会坏死;
接触44℃的热源6小时,可致皮肤不可逆损伤;
温度处于44-50℃之间,皮肤受伤程度与接触时间成正比。
症状是什么?
低温烫伤导致的创面一般痛感不明显,但皮肤会出现红肿、水泡、脱皮或者发白。
这种烫伤面积不大,但深度却比较大,一般都由浅Ⅱ度到深Ⅱ度,严重者会达到Ⅲ度。创面深,往往造成组织坏死,有的可深达骨质。
这些烫伤常发生在下肢,由于下肢血供较差,伤口不容易愈合,如果处理不当会发生溃烂,有些长时间都无法愈合。
低温烫伤的紧急处理
1、一旦发现皮肤表浅的红、肿、热、痛,需要立即使用冷疗,如冷水冲洗、冷毛巾冷敷、冰敷等方式进行紧急处理, 持续时间达30分钟以上,直至疼痛减轻。值得提醒大家的是,由于低温烫伤的创面较深,作用时间较长,冷疗无效时,应及时就医。
2、如果低温烫伤后,局部破溃或产生水泡(形成伤口),切勿接触生活用水,请及时就诊。
在就诊前,不需涂抹各类有颜色的药水、膏剂、粉剂等药物,否则易影响医务人员对伤口的评估。
如何预防?
糖尿病人、神经知觉受损、脑血管意外患者、老年人、婴幼儿,是高发人群,尽量减少对取暖用品等接触,尽量在寒冷时选择空调、多穿厚衣物等方式。老人要特别注意,最好不要长时间接触温度超过体温的物品。
电热毯
最好在睡觉前两小时打开,睡觉时关掉;
加热档位不要开到最高;
身体不要直接接触电热毯,中间应隔一条床单或毛毯。
如果用电热毯,温度不要设得过高,也不要整夜使用,更不要长时间地贴近暖气片等取暖设备。
热水袋
冬天,人体神经反应比较迟钝,皮肤的感觉相对也弱了许多;加上人体下肢皮肤的角质层比较厚,刚接触热水袋时,皮肤可能并没有感觉烫。但时间一长,热量慢慢渗透到组织造成烫伤。
感觉迟钝或睡得沉的一些人,比如婴幼儿、老人、瘫痪病人、醉酒者,睡着时不怎么翻身,紧贴热水袋的部分皮肤就容易造成局部烫伤。
这类低温烫伤表面看起来面积小,仅在皮肤上出现红肿、水泡、脱皮等现象,但实际上皮肤深部已经受到损伤。若处理不当,会导致长时间不能愈合。
使用前先检查橡胶有无老化及渗漏;
不可以灌入刚煮沸的开水;
不要灌得太满,70%即可,排出空气后确保拧紧盖子;
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应用毛巾、布等包住后使用。
在使用热水袋取暖时,不能直接接触皮肤。使用热水袋取暖的时间最好不要过长,尽量避免整夜置于被窝内。
暖宝宝
暖宝宝发热归功于内部发生了一种氧化放热反应,暖宝宝内高纯度的铁粉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反应,释放热量。温度一般在50—60℃之间,发热时间根据产品品牌不同而不同,一般在10-12小时之间。
不要直接贴在皮肤上,最好隔几层衣服;
贴暖宝宝的时间不要太久,或者每隔一段时间,揭下来换个位置贴;
不要贴着暖宝宝睡觉,因为睡觉时长时间的热力作用于一个部位,是非常容易引起皮肤烫伤的。
不要在取暖器前及电热毯上使用暖宝宝。
5类人群使用暖宝宝时要格外小心
1. 婴幼儿
婴幼儿抵抗寒冷的能力比较差,更需要取暖物品,但他们的表达能力欠佳,如果家长未能细心照顾,很容易导致低温烫伤。
2.儿童
儿童虽然具有表达能力,但是注意力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往往忘记自己取下暖宝宝,也需要在家长监督下使用。
3. 老年人
老年人因年龄原因皮肤感受迟钝,对温度刺激反应不灵敏,在低温持续作用下易被烧伤。
4.皮肤感觉功能暂时或永久减退的人群
麻醉术后患者、瘫痪、局部皮肤感觉功能减退的患者,应该避免使用暖宝宝,如果使用,需要旁人精心照顾,避免低温烫伤。
5.创面难愈合人群
糖尿病人群、部分皮肤病患者在烫伤后容易出现创面不愈合的情况,并形成慢性溃疡,使用暖宝宝前需咨询医护人员。
电暖扇
不要距离身体太近;
不要长时间对着身体同一部位加热;
温度不要调的过高;
使用电暖扇时不要接触到其表面。(来源:江苏卫生应急——救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