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热点搜索:文章 咨询
        当前位置:首页 >> 就医服务 >> 健康宣教
就医服务
健康宣教
癌症防治 关键在“早”
发布日期:2022-04-15 浏览次数:11023

癌症是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一大类疾病。据国家癌症中心最新统计数据,2016年全国癌症发病率为293.91/10万,新发病例数约为406.4万,死亡率为174.55/10万,死亡例数约为241.4万,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男性高于女性。

我国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为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和食管癌,死亡前五位的是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

我国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为乳腺癌、肺癌、甲状腺癌、结直肠癌和子宫颈癌,死因前五位的是肺癌、肝癌、胃癌、乳腺癌和结直肠癌。

1、科学抗癌,预防先行

对普通公众来说,很多人还是谈“癌”色变,认为癌症就是绝症。其实,癌症是一种慢性疾病,从正常细胞发展到癌细胞通常需要十几年到几十年的时间,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复杂渐进的过程。因此,世界卫生组织提出,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40%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

公众要提升自身的防癌意识和健康素养,践行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在日常生活中,建议大家要做到“一养成,两保持,三不做,四限制”,即养成定期体检的好习惯;保持膳食平衡,健康饮食,保持健康体重;不吸烟,不轻信保健品,不推荐通过保健品来预防癌症;限制酒精摄入量,尽量不喝酒或少喝酒,限制红肉和加工肉的摄入量,限制高盐和腌制食品的摄入量,限制含糖饮料和高能量密度食物的摄入量。

除此之外,通过适量运动,预防病毒感染,积极接种乙肝疫苗、HPV疫苗等预防措施,对降低癌症的发生风险均有显著效果。

2、定期体检,早诊早治

除了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危险因素之外,大家还要重视定期体检,积极早筛。因为大多数癌症早期并没有明显的特异性症状,针对那些潜在或隐匿的疾病,要采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措施,将癌症消灭在萌芽状态,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也会极大降低治疗费用,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什么是早筛呢?就是利用快速、简便的检查手段,在健康人群中发现特定的高风险人群,并对这些高风险人群有针对性地进行筛查,及早发现癌前病变或早期癌症。

既往已经有大量研究证明,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5年生存率。但这也恰恰是我国目前面临的问题之一,因为很多患者出现不适症状时,往往选择“一忍再忍”“能拖就拖”,等到出现明显症状才去医院做检查,等发现的时候已经是中晚期了。

以胃癌为例,目前我国发现的胃癌患者约90%属于进展期,即使接受了外科手术治疗,5年生存率仍然低于50%,而早期胃癌患者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超过90%,甚至达到治愈的效果。因此,开展癌症早诊、早治工作是降低我国癌症死亡率的有效策略。

3、远离胃癌,从我做起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胃癌的致病因素比较复杂,大致可以归纳为内外两方面因素。从内因来看,主要是遗传因素,即有胃癌家族史。从外因来看,主要包括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吸烟与饮酒、幽门螺杆菌感染、患有胃食管反流病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等因素,如喜欢吃高盐、油炸、烧烤、腌制食物,水果和蔬菜摄入不足,这些都会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

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达55%,感染人口接近8亿。幽门螺杆菌寄生于幽门部位,耐酸性,在胃黏膜中繁殖,进而引起胃炎,促使胃癌的发生。因此,根除幽门螺杆菌对于预防胃癌十分必要,是降低胃癌发病率的重要手段。

除了早筛,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自身健康状态,身体有无不适。因为胃癌初期并没有特异性症状,一般早期症状可能出现食欲减退、腹部不适等情况,这极容易与胃炎、胃溃疡等胃部常见疾病混淆。如开始疼痛并不严重,时隐时现,没有规律。如果原来没有胃病,现在却常常有上腹部隐痛或不适,或者原来就有溃疡病的患者,现在上腹部隐痛的规律与原先相比有所改变,这都需要警惕,应尽早就医诊疗。

通常的筛查手段是针对具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高危人群进行胃镜检查,从镜下可清楚观察到胃部黏膜的变化。若发现可疑病变,可及时钳取活体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从而确定病变部位的良恶性。

胃癌的高危人群包括:1.年龄大于45岁。2.有幽门螺杆菌感染。3.有不良饮食习惯,经常吸烟饮酒。4.有一级亲属胃癌家族史。5.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胃肠上皮化生等胃部疾病。(来源:健康中国)


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主办
Copyright © 2018-2026 AFFILIATED HOSPITAL OF YANGZHOU UNIVERSITY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苏ICP备05038455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03020104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