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每年有超过6亿人因食用被细菌、病毒、寄生虫、化学污染物等污染的食品或食用有毒动植物而患病,有42万人丧生。但是,这些数字仅代表冰山一角,因为并非世界各地都有食源性疾病全面而系统的监测数据。如果食物不安全,人类不但无法从中受益,反而还会危害健康和生命安全。
夏季是食源性疾病的高发季节。食源性疾病是指食品中的致病因子进入人体引起的中毒性、感染性等疾病,包括食物中毒。通俗地讲,食源性疾病就是通过吃而引发的疾病。
大多数由致病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主要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就是人们常说的“上吐下泻”,有时还伴有发热、头痛等症状。
食源性疾病产生的原因
食源性疾病是由食品污染引起的。食品污染可以发生在食品生产、加工、运输、消费等全链条的任何一个环节。污染的途径有多种,包括人、食品原料、水、土壤、空气,以及不安全的食品储存和加工方式等。污染的致病因子包括微生物性的(如细菌及其毒素、病毒、寄生虫、真菌及真菌毒素等)、化学性的(如重金属、农兽药残留等)、物理性的(如放射性核素)等,此外还有有毒动植物(如有毒河豚鱼、有毒蘑菇等)。
食源性疾病有哪些危害
食源性疾病给人们健康造成的影响依致病因子不同而异,全身许多器官和组织会被累及,从胃肠道症状到癌症等多种疾病不等。微生物性致病因子引起的大多数表现为胃肠道症状(诸如腹泻、腹痛、呕吐等),也有神经系统及免疫学症状等。寄生虫引起的危害依其寄生部位不同而异。化学性致病因子、有毒动植物、工业用酒精等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对人健康的影响依物质不同可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视神经等多脏器或全身受损的症状和体征。放射性物质通过多途径(如免疫、生殖等)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可导致癌症、出生缺陷等多种疾病。
食源性疾病该如何预防
预防食源性疾病,关键是遵循食品安全五要点。
一是保持清洁。加工烹饪食物时要保持手部、餐具厨具和厨房环境的清洁。
二是生熟分开。加工生、熟食物的厨具、容器,处理食物的案板、刀具要分开使用。
三是食物要彻底烧熟煮透。比如,煎蛋时要保证蛋黄凝固;剩菜剩饭再次食用要彻底加热;尽量少吃生食。
四是要在安全的温度下保存食物。
五是要使用安全的水和食物原料。
此外,外出就餐时,要注意选择卫生条件好的饭店、餐厅或摊点。(来源: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