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以来,我国多地出现高温天气,中央气象台连续发布高温预警。
健康提示
炎热天气,尤其持续数天高温、高湿、强热辐射天气可造成人体的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一旦机体无法适应,引起正常生理功能紊乱,则可能造成体温异常升高,从而导致中暑,还可能导致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恶化。中暑会对人们生命健康产生很多危害, 轻则头痛、头晕、胸闷、恶心、旧病复发,少数重症中暑者,甚至可能导致死亡的发生。
中暑的危险因素
1、气温
温度越高,发生中暑的风险越大,尤其是持续3天以上达到35℃的高温天气,如做不好预防中暑措施,中暑会明显增加。除白天高温外,夜间持续高温也会加重中暑严重程度。
2、人群
老年人、婴幼儿、儿童、精神疾病患者及慢性病患者更易中暑。
3、场所
长期处于露天室外,太阳直晒易引发中暑。闷热不通风的室内、未开空调的车内也是经常发生中暑场所,应当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
4、活动
高温环境下的劳动、锻炼、运动,以及夏季露天环境下的集会、娱乐活动等也应做好高温中暑预防措施。
中暑的临床表现
1、先兆中暑
在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2、轻症中暑
体温升高达38.5℃以上,伴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
3、重症中暑
重症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三种类型。
(1)热痉挛
在高温下活动期间或之后,腹部、手臂或腿部出现疼痛性肌肉痉挛,通常发生在体力消耗导致出汗失去过多的电解质时。
(2)热衰竭
主要症状为眩晕、头痛、恶心或呕吐、大量出汗、脸色苍白、极度虚弱或疲倦、肌肉痉挛、昏厥,通常片刻后立即清醒等表现。患者血压下降,脉搏快且虚弱,呼吸急促且浅,轻度脱水,中心体温升高不超过40℃,无神志障碍。
(3)热射病
为较危险的重症中暑,是由于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导致机体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如谵妄、惊厥、昏迷)等多器官系统损伤的严重临床综合征。
中暑的现场处置
出现先兆中暑或轻症中暑,要尽快找到阴凉的地方,解开衣领散热。喝一点水,用湿毛巾擦拭身体,并及时休息。当发现身边有重症中暑病人时,应立即将患者移至阴凉处,平躺在平面上,必要时脱去衣物。如无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应在现场想办法尽快降低病人体温,在脖子、腋窝和腹股沟上敷冰袋或湿毛巾等。如有条件可用冷水浸泡的方法对无基础疾病的青壮年快速降温。老人和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可向皮肤喷水通过蒸发降温。降温应遵循“先降温,后转运” 的原则,在病人失去意识后的“黄金半小时”内进行。现场处置的同时,拨打120送医。
中暑的预防
1、大量饮水
在高温天气里,不论运动量的大小,都需要增加液体的摄入,千万不要等到口渴时才喝水,饮水量应约为平时的1.5倍。如果需要在高温的环境里进行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更应加大饮水量。水温不宜过高,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并注意补充盐分和矿物质。
2、炎热天气里,减少户外活动
避免在一天中最热的时间外出,外出时穿戴轻便、宽松的衣物,做好防晒,尽量在阴凉处活动,不要一直处在室外高温环境中。
3、保持室内凉爽
空调可有效地调节和保持室内温度,但也不宜长时间待在较凉的空调房间,适当地开窗通风及一定的户外轻微活动,有利于人体逐步适应高温天气。电风扇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炎热天气的影响。
4、照顾身边的人
高温天气里,身边的老人和小孩更需要额外的照顾,及时补充水分,减少外出时间。连续高温天气时,应关心家中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切勿将婴幼儿单独留在停放的车内,不要在密闭的车内午休。(来源:中国疾控动态)